白金汉公爵

白金汉侯爵(Marquess of Buckingham)和白金汉公爵(Duke of Buckingham)是英格兰大不列颠、联合王国的爵位名,名称来自英格兰的白金汉郡

爵位由来

白金汉侯爵和公爵的头衔, 名字缘于英格兰白金汉郡, 英国贵族之一。1444年9月14日,汉弗莱·斯塔福德,安妮的儿子, 被授于白金汉公爵爵位。 他为兰开斯特王朝在玫瑰战争立下战功,在1460年7月的北安普敦战役中战死。他的孙子亨利·斯塔福德, 1483年继承爵位,任理查三世侍从武官。他的儿子爱德华·斯塔福德,1485年继承爵位,亨利八世即位後开始在政界起重要作用。

第二家获授白金汉公爵的是詹姆士一世的宠臣乔治·维利尔斯,他在1617年、1618年、1623年连续获授白金汉伯爵、侯爵和公爵。在维利尔斯最后一位后代1703年去世后,斯图亚特王朝的最后一位女王安娜,就把白金汉公爵的头衔赐给了穆尔格拉夫伯爵约翰·谢菲尔德。

授予情况

白金汉公爵, 第一次授封(1444年)

汉弗莱·斯塔福德 (1402年-1460年)

亨利·斯塔福德 (1455年-1483年) (1483年因叛国罪处死而失去爵位)

爱德华·斯塔福德 (1477年-1521年) (1485年恢复; 1521年因叛国罪处死而失去爵位)

白金汉公爵, 第二次授封(1623年)

白金汉侯爵” (1618年),“考文垂伯爵”(1623年),“维利尔斯子爵”(1616年),和“”Whaddon男爵”(1616年)累封而成

乔治·维利尔斯 (1592年-1628年)

乔治·维利尔斯 (1628年-1687年)

白金汉和诺曼比公爵 (1703年)

“穆尔格拉夫伯爵”(1626年)和“谢菲尔德男爵”(1547年)累封而成

约翰·谢菲尔德 (1647年-1721年)

埃德蒙·谢菲尔德 (1716年-1735年)

白金汉侯爵, 第三次授封(1784年)

乔治·纽金特-坦普尔-格林维尔 (白金汉侯爵) (1753年-1813年)

理查德·坦普尔-纽金特-布里吉斯-钱多斯-格林维尔 (1776年-1839年), 1822年授白金汉和钱多斯公爵

白金汉和钱多斯公爵 (1822年)

“钱多斯侯爵”(1822年),“坦普尔伯爵” (1749年)和“斯多的坦普尔伯爵” (1822年)

理查德·坦普尔-纽金特-布里吉斯-钱多斯-格林维尔 (白金汉和钱多斯公爵)(第一) (1776年-1839年)

理查德·不兰他日奈·坦普尔-纽金特-布里吉斯-钱多斯-格林维尔 (1797年-1861年)

理查德·不兰他日奈·坎贝尔·坦普尔-纽金特-布里吉斯-钱多斯-格林维尔 (1823年-1889年)

已授予公爵

一世公爵

汉弗莱·斯塔福德(1402年-1460年),他是安妮的儿子,是英王爱德华三世的外曾孙、伍德斯托克的托马斯,第一代格洛斯特公爵的外孙,百年战争玫瑰战争中的重要人物。父亲阵亡时他年仅一岁,继承爵位为第6代斯塔福德伯爵,1421年由亨利五世封为骑士。在亨利六世时代,曾去法国数年,历任军事、行政和秘使等职。1431年封为诺曼底的佩尔什伯爵。1444年9月14日,被授于白金汉公爵, 在玫瑰战争中他是兰开斯特王朝的铁杆拥护者,本身就拥有大片田产,在加上赶走约克公爵后获得的大片领地,成为英格兰最大的地主,在1460年7月的北安普顿战役中战死,由于他的长子已在前一战役中阵亡,所以爵位由孙子亨利·斯塔福德继承。

二世公爵

亨利·斯塔福德(1454~1483 ) 英格兰贵族。1460年继承祖父的爵位成为白金汉公爵。6年后与约克家族出身的爱德华四世的亲戚凯瑟琳·伍德维尔结婚。由于他是兰开斯特族人,在爱德华四世时代几乎被排除在一切国务活动之外。1483年爱德华四世死后,他帮助格洛斯特公爵理查篡夺王位(加冕成为理查三世),获得荣誉和地位。然而不到两个月,他参与了推翻理查的阴谋,拥戴被流放的兰开斯特家族的里奇蒙伯爵亨利·都铎为国王,但他的目的在于自己夺取王位。10月中旬,他率兵开进赫里福德郡,因当时英格兰下了一场大暴雨导致塞文河水位暴涨,使得他无法通过此河并和威尔士的盟军回合抗击理查三世,他的军队很快溃散,他被捕后斩首,爵位也被废。

三世公爵

1485年理查三世被亨利七世推翻,爱德华·斯塔福德,第三代白金汉公爵得以复爵。爱德华·斯塔福德(1478-1521),第二代公爵的长子,1485年继承爵位,亨利八世即位后开始在政界起重要作用。1509年任英格兰警察总监,在国王加冕典礼上手捧王冠,同年11月任枢密官。他成为当时最有权势的人,曾不止一次的被认为可能继承王位,从而引起了亨利八世的猜忌,1521年以所谓的叛逆者处决。

谢菲尔德家族

一世公爵

约翰·谢菲尔德John Sheffield, 1st Duke of Buckingham and Normanby(1647年-1721年)白金汉和诺曼比公爵一世,英国政治家,托利党要人,诗人约翰·德莱顿的保护人,曾用对句体写关于诗的文章。马夫格雷夫伯爵二世埃德蒙之子,1658年父亲死后继承伯爵称号。他一直是查理二世的宠臣,但到1682年,他由于向安妮公主求爱而引起查理二世的不快,把他赶出宫廷,但不出两年他重邀圣眷。詹姆斯二世即位后对他倍加恩宠,先任他为枢密官,后又任他为宫内大臣。在光荣革命中他从暴民手中保护了西班牙大使,作为他承认威廉三世为英国合法的国王的代价,他被提升为侯爵,1702年安妮女王即位后,任掌玺大臣,于1703年获封白金汉和诺曼比公爵,同年他修建白金汉宫。1704-1710年辉格党掌权期间,他被迫辞去一切官职。于1704年娶了詹姆斯二世的一个私生女,1710-1714年托利党掌权时,他曾数次位居要职,包括任首席枢密官。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后,他的政治生涯遂告终结。

作为诗人,他主要以写作《诗论》(1682)和《论讽刺诗》出名,他的散文作品《革命记事》尽管涉及到他个人时不完全可信,但仍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死后孙子埃德蒙·谢菲尔德(1716年-1735年)继承了爵位,死后无嗣,爵位断绝。

维利尔斯家族

白金汉公爵一世

乔治·维利尔斯(George Villiers,1592年8月28日-1628年8月23日),英国政治家,詹姆士一世后期及查理一世时初期的英格兰实际统治者,他在在1616年被封为维利尔斯子爵,1617年、1618年、1623年连续获授白金汉伯爵、侯爵和公爵,在1628年去世之前他是英格兰实质上的首相。

乔治·维利尔斯是英国历史上极富有争议的一个人物。他生于莱斯特郡,出身乡绅家庭。与父亲同名。他英俊潇洒,身材高大,栗发黑眼,在法国学过音乐舞蹈、骑马决斗之术,这些成为他日后政治生涯的最大资本。1614他与国王詹姆士一世首度相遇,随即受到国王的恩宠,其后政治地位节节上升。甚至成为全英最大的恩主,控制了宫廷的职位。他庇佑过的著名人物包括著作作家、政治家、哲学家、法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坎特伯雷大主教 威廉·劳德等。

三十年战争初期他曾经化装陪威尔士王子查理马德里向西班牙腓力四世的女儿秘密求婚,以求同属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归还国王女婿的封地巴拉丁,西班牙以要求英格兰改信天主教做回答,而这是地位不稳的詹姆斯一世无法做到的事情。被拒绝后又曾陪王子到法国求婚。在大仲马小说《三个火枪手》中乔治·维利尔斯被虚构为法国王后奥地利的安娜的情夫。詹姆士对他的关心甚至超过对儿女的关心。但查理与维利尔斯的关系并不受此影响。王子继位后(即查理一世),君臣关系依然十分密切。1625年,维利尔斯派马斯费尔德伯爵率军收复巴拉丁,结果指挥不善,英军很快被饥饿和疾病拖垮。1626年任剑桥大学校长。1626年,远征加的斯,以截夺西班牙运送财宝的船只,结果一无所获。至此,白金汉所主持的英国对外政策遭到了一连串的失败:进军荷兰的失利,远征加的斯的败北,对法战争的伤亡,特别是连年战争造成的财政危机,引起了英国对白金汉普遍的愤慨,白金汉处于舆论攻击的中心。一个国会议员公开说:“我们的荣誉毁了,我们的舰只沉了,我们的士兵死了,这一切不是因为敌人,不是出于偶然,而是……在于那些我们所委任的人。”在他身上,我们找到了祸根之所在;去掉他,是必然的解放之策。”然而国王袒护宠臣,白金汉公爵有恃无恐,一直在筹划一场更大规模的支援法国新教徒的远征,以期挽回声誉,然而于1628年却在出航前夕被一名狂热的海军中尉刺杀。

有人认为,乔治·维利尔斯的得势与统治对英国政治生活影响巨大,甚至把英国内战的原因归咎给他,因为他破坏了英国政治稳定依赖的庇护政治,直接导致了宫廷与地方的对立。

白金汉公爵二世

乔治·维利尔斯George Villiers, 2nd Duke of Buckingham(1628-1687),英国政治家,英国查理二世最亲密的顾问和朋友。第一代白金汉公爵之子,1628年父亲被暗杀后,他获封为第二代白金汉公爵,在王室家庭里长大。与王子查理成为形影不离的伙伴,年轻时以好色闻名,在一次决斗中杀死了情妇的丈夫。1649年查理一世被议会处死后,查理王子自立为国王,称查理二世,白金汉公爵拥护他的事业,1651年9月两人在伍斯特为夺取胜利并肩战斗,事败后分别逃亡国外。1657年秘密回国,被共和政府关押到1659年2月。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后,他任枢密官,是查理二世为首的五人内阁成员。不久领导反对大法官克拉伦登伯爵一派,1667年因玩弄阴谋短时期被囚禁,后获得释放,促使克拉伦登倒台,但后来自己又为阿林顿伯爵取代。1674年议会以所谓同情天主教的罪名解除了他的一切职务,他于1681年隐居于约克郡的庄园。另外,他还写有讽刺剧《排演》(1671),首次演出便获得成功。于1687年去世无后,爵位断绝。

家族纹章

白金汉公爵家族纹章是有史以来四等分数量最多的纹章,一共719个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