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格丽特一世

玛格丽特一世(丹麦文:Margrethe I;英文:Margaret I,1353年—1412年10月28日),丹麦瑞典挪威摄政女王(1375年—1412年10月28日在位),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四世的女儿,挪威国王哈康六世的妻子。

人物生平

公主王妃

玛格丽特于1353年出生在丹麦王国的沃丁堡。出生后,由罗斯基勒教堂的大主教为她洗礼,并起名为玛格丽特。她是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四世(Valdemar IV,1340年—1376在位)家里最小的一个孩子,曾有过5个哥哥和姐姐,但最后只有她和她的哥哥克里斯托夫,以及她的姐姐英厄堡三人活了下来。她的哥哥克里斯托夫被立为王储,姐姐英厄堡嫁给了德意志北部的梅克伦堡公爵。玛格丽特10岁就嫁给了比她大15岁的挪威的哈康王子(即后来的挪威国王哈康六世)。哈康王子的父亲瑞典第30位国王马格努斯·艾立克松的外祖父是挪威国王,外祖父死后他继承了挪威王位。后来他将挪威王位给了自己二儿子哈康。所以他既是挪威国王马格努斯七世,又是瑞典国王马格努斯二世。因而玛格丽特成为挪威和瑞典的王妃。

玛格丽特17岁时,生有一个儿子奥拉夫。中世纪的挪威是个贫困的小国,玛格丽特给他父亲的信中诉说她冬天没有足够的柴火,有一次居然断炊了几天差点饿死。

丹麦摄政

玛格丽特是个年轻美貌、绝顶聪明的女子,而且一向胸怀大志、雄心勃勃。

1375年,瓦尔德马四世逝世。由于瓦尔德马四世在1368年与汉萨同盟的梅克伦堡公爵阿尔布莱克特的战争中失败,被迫签订和约,承诺将王位传给阿尔布莱克特公爵和国王的长女英厄堡所生的儿子,他人无权成为丹麦国王。但是,22岁的玛格丽特立即怀抱幼儿乌洛夫抢先回到哥本哈根,凭着她的机敏才智,运用各种手腕,包括承诺她自己不当君主、并用土地来换取权力。买通了丹麦的贵族阶层,将本应登上王位的她姐姐的儿子排斥在外,把自己的儿子奥拉夫推上了丹麦国王的宝座,即丹麦比耶博王朝的奥拉夫三世。奥拉夫继位时年仅6岁,故由玛格丽特摄政,操纵丹麦实权。

统一北欧

1380年,哈康六世去世,奥拉夫又继承了挪威国王,称挪威的奥拉夫四世(Olav Ⅳ)。这样,玛格丽特成了丹麦、挪威两国实际上的统治者。她受父亲熏陶,从小就对政治产生浓厚兴趣。作为统治者,她很擅于刚柔相济,恩威并重,在此后几十年中,不仅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也使贵族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雄心勃勃的玛格丽特决不以此为满足,还一心想占领瑞典,企图把丹、挪、瑞组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为了维护已经到手的统治权,玛格丽特再未嫁人。她把全部心思放在培养儿子身上,希望她的儿子成为一个统治整个斯堪的纳维亚的国王。然而,到了1387年,她的年仅17岁的儿子奥拉夫国王突然夭折,这对玛格丽特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这不仅使她统一斯堪的纳维亚三国的计划受挫,并有可能成为泡影,而且连她自己能否在丹、挪两国继续统治下去都成了问题。因为她只是代儿摄政的“无冕女王”。正当她一筹莫展时,出于丹麦人的反德意识,丹麦有权势的宗教界和政界领袖们,为了不使丹麦的王权落入有德国血统的阿尔布莱克特(即击败瓦尔德玛四世的梅克伦堡公爵之子)的手中,他们在奥拉夫去世后不久,就推举玛格丽特为丹麦的“全权统治者和监护人”。从那时起,玛格丽特虽无女王的正式头衔,但已成为实际上的丹麦女王。虽然挪威的王位是世袭的,但是1388年2月挪威王国议会也选举玛格丽特为为“名正言顺的统治者”,并决定她具有终身统治权。

玛格丽特得到丹麦、挪威的统治权后,重新把目光转向瑞典。而瑞典的情况也给了他可乘之机。原来他的公公、瑞典国王马格纽斯·埃里克国王,立长子埃里克·马格纽斯为瑞典王位继承人。但王子到17岁时便迫不及待,逼父亲逊位,他登上国王宝座。但他只做了两年国王,便被他的弟弟哈康(即玛格丽特的丈夫)和瓦尔德马四世的联军打败,哈康成为瑞典—挪威国王。但在两年后,哈康的表兄阿尔布莱克特率领汉萨同盟的军队将他推翻,哈康只得仍回挪威。

阿尔布莱克特是瑞典历史上少见的昏君。他在“德罗茨”(相当于宰相,是国王下面的最高官员)去世之后,企图进行“改革”,贵族惶恐不安,于1388年向玛格丽特求援。

1389年2月,玛格丽特率大军大败阿尔布莱克特,2月24日,被瑞典贵族迎奉为瑞典合法的国君。但阿尔布莱克特坚持不放弃统治权,玛格丽特只得再次与他兵戎相见,至1395年,终于攻克斯德哥尔摩,生擒阿尔布莱克特父子。后来,她又以释放阿尔布莱克特父子作为条件,换得了对瑞典的统治权,被拥戴为瑞典国王。至此,丹、挪、瑞三国联盟事实上已经形成,玛格丽特成为三国的女王。

作为外来统治者,玛格丽特通过一系列举动,使瑞典人对她产生好感:她利用瑞典人崇敬伯伊塔的心理,追封她为圣徒,并赞助丹麦的伯伊塔教派的修女院。她还经常参退瓦德斯腾那,在修女院住上几天。1403年她居然在那里度过圣诞节,连最敌视她的僧侣也感动得五体投地。女王在寺院里像平常人一样,要求大家把她看作普通修女,临行时同修女院中的人一一吻手告别。有个俗家修士不敢放肆,与女王告别时不敢将手伸出,而是将手用袍子裹着伸给女王,惟恐自己的俗气沾污了女王的纤纤玉手。女王见状善意地批评了他,说他不该如此自谦自卑。女王这小小举动胜过于军万马,征服了许多人的心。

继承人问题

主词条卡尔马联盟

为使三国联盟永远保持下去,玛格丽特开始考虑她的继承人间题。玛格丽特看到,在她的家族中能够继承王位的人是她姐姐英厄堡的外孙(即英厄堡的女儿所生的儿子)。他出生在波美拉尼亚山,父亲是波美拉尼亚公爵。玛格丽特便将他收养过来,并把他原有的斯拉夫名字改掉,称他为埃里克(Eric,即后来的埃里克七世)。玛格丽特潜心培养埃里克,并努力说服丹、挪、瑞三国的国务委员会推选艾立克为她的继承人,她带着埃里克一道巡游斯堪的纳维亚三国,并宣布他为王。

1397年,丹麦、挪威、瑞典三国代表在瑞典东南部的沿海城市卡尔马聚会,正式建立“卡尔马联盟”(丹麦文:Kalmarunionen),三国代表宣布效忠于玛格丽特,拥立年仅16岁的埃里克为三国联盟的君主,并为他加冕。玛格丽特则仍退居摄政地位。原挪威属地格陵兰岛法罗群岛转归丹麦管辖。

在此期间,丹麦为打破汉萨同盟对波罗的海贸易支配,继续对外扩张,经过长期战争,吞并了日德兰南部的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

染疾逝世

1412年10月,玛格丽特为了加强对石勒苏益格公国的控制,与埃里克乘船南下,试图再次施展外交手腕,保障当地商人对他们的支持。但当她乘坐船只到达弗兰斯堡海湾时,不幸感染鼠疫(即“黑死病”)。10月28日,玛格丽特在弗兰斯堡港的船上病逝,享年59岁。

玛格丽特的遗体由埃里克移葬在罗斯基勒大教堂中,与其他国王的灵柩放在一起。但是,玛格丽特用的是特制的石棺。石棺上雕刻着躺着的玛格丽特女王全身石像,至今供人赡仰。

轶事典故

在玛格丽特女王之前,大部分丹麦国王都有一个绰号,如:高姆“老王”、哈拉尔一世“蓝牙王”、斯凡“八字胡子王”、马格努斯“善良王”、瓦尔德马二世“胜利王”等。这些绰号都是国王的性格和特点的补充,多为褒义。但是,人们未给玛格丽特女王起绰号,也许因为她是丹麦的第一位女王,不宜有绰号;也许出自对她特别尊重,而未起绰号,究竟是什么原因,不得而知。在丹麦历史中,对她的事迹记载不多。她被称为斯堪的纳维亚历史中卓越的、谜一样的人物。她以“玛格丽特女王’’的名字载人丹麦史册。玛格丽特女王以后,古代所熟悉的、对国王亲密的称呼形式亦随之宣告结束。

为政举措

政治

玛格丽特一手创立的“卡尔马联盟”从1397年起一直持续到1523年,历时126年。而她所建立的丹、挪联盟从1380年她的丈夫哈康国王去世时起,一直维持到1814年瑞典国王贝尔纳多特夺走为止,历时434年。挪威的远洋领地格陵兰冰岛法罗群岛也于此时成为丹麦的领地。其中格陵兰和法罗群岛至今属于丹麦。由此可见,玛格丽特女王是丹麦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君主。

司法

15世纪时,贵族的权力和地位日渐式微。在司法机构中,王室所派的“执达主任”(指王室派往地方常驻的执行法院判决与行政管理职务的官员)影响力越来越明显。在玛格丽特在位时期,执达主任可以通过特殊程序直接受理民众的诉讼。

历史评价

丹麦历史著作《卢卑克年代记》评价:这位公正的女王,就这样在30年间统治着北欧三王国。因为她具有卓越的判断能力,她温厚而睿智地管理着自己统治下的三个王国。

英国史学家理查·威廉·丘奇《中世纪欧洲》:瓦尔德玛四世之女——玛格丽特一世极具政治天赋,成功地将丹麦、挪威和瑞典联合起来,组成卡尔玛联盟,逼迫汉萨同盟交出斯卡尼亚沿海各要塞。

人际关系

父亲:瓦尔德马四世·阿特达戈,丹麦国王(1340年—1375年在位)。

后世纪念

玛格丽特一世女王的棺材位于丹麦罗斯基勒的罗斯基勒大教堂中。这个被列入世界遗产的大教堂中共陈列着38位国王的棺材,而其他37位的棺材均放在旁室中,只有玛格丽特一世的棺材直接放在神坛前。棺材的盖上刻有大于真人的用雪花石膏雕的女王的塑像。

在弗伦斯堡的城市史中玛格丽特一世不仅仅是1412年鼠疫的最著名的死者,而且她还在这里建造了一座王宫。今天这座王宫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在它的遗址上有唯一一座在丹麦外的丹麦语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