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榔

朱由榔(1623年—1662年),明神宗朱翊钧之孙,桂端王朱常瀛之子,明思宗朱由检堂弟。中国南明皇帝。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朱由榔于天启三年(1623年)十月十九日生于北京桂王府邸。他是神宗皇帝第八子端桂王朱常瀛之第四子。生母为贵人马氏。据说神宗诸子中,朱常瀛最像神宗,而朱由榔又最像朱常瀛,因此他在神宗诸孙中是长得最像神宗,不仅如此,连“性恶繁重”的性情也遗传了神宗。天启七年(1627年)秋,其父朱常瀛到衡州(今湖南衡阳)就藩,他跟随父亲到达衡州。崇祯六年(1633年),他被封为永明王。

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张献忠部农民军进占衡州。桂王朱常瀛仓促间携宫眷出逃。此时其世子、次子均被农民军擒杀于衡州。当朱常瀛携朱由榔及其三兄朱由楥等乘舟逃走,至永州南之石期市(今湖南东安县境),被农民军追上。于是急忙弃舟上岸奔逃。在巡道中军王上庸率将士拼死抵御之际,朱常瀛与朱由楥得以逃脱,从全州进入广西。朱由榔则于慌乱中走失,被农民军擒获,囚押于永州(今湖南零陵),准备押送衡州。这时,诸生出身的张献忠麾下永州经历吴继嗣出于同情之心,对朱由榔极力维护。不愿将朱由榔马上押赴衡州送死,故意采取拖延方针。他还特意问朱由榔几日赴衡州为好。朱由榔脱口说出:“二十四日。”当时已二十一日,吴继嗣等仍嫌其太速,于是等待日期。二十三日午后,广西征蛮将军杨国威率兵攻永州,傍晚,杨国威部下旗鼓官焦琏督兵攻下永州城,至囚所,破槛车,救出朱由榔,扶掖上马,出城而去。由于朱由榔不会骑马,焦琏并亲自“负之里许”,渡河后方脱于桂林。广西巡抚瞿式耜,巡按郑封及总兵杨国威等会议认为,桂王系朝廷亲王,今遭贼难至此,应及时供应所需钱粮妥善安置。但桂林本靖江王之封地,二王不便同城居住。此时张献忠虽然已撤出湖南,但湖南已残破不堪,不能让桂王马上返回封地。现附近惟有梧州府可以安置,请先行迁移至此,就近支取钱粮,然后再共同上疏朝廷,请旨批准。随后朱常瀛携二王子及众宫眷到达梧州。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崇祯帝朱由检殉国。五月,弘光帝朱由崧即位。朱常瀛得知消息后悲伤过度,在十一月去世,谥号“端”。半年后,弘光政权覆灭。在福州登基的新皇帝隆武帝朱聿键于隆武元年(1645年)八月册封朱由楥为桂王,徙居广东肇庆府。隆武二年(1646年)五月,清兵大举入江西,围赣州,警报传至肇庆,桂王朱由楥为躲避兵锋,遂返回梧州。一个月后,朱由楥于宴客之后的深夜里突然发病,自知危殆,急召瞿式耜入王府,嘱托后事。他执瞿式耜之手泪流满面地说道:“孤负先生。”随即一面看着站在一旁的朱由榔,一面对瞿式耜说:“国家事一听瞿先生处分。”又说:“孤再生伽蓝,而王第一罗汉也,先生好辅之。”说罢而逝。瞿式耜对此知遇之恩感动万分,从此他便把精力集中到永明王朱由榔身上。

监国称帝

朱由楥死后,隆武帝对朱由榔寄托厚望,对臣下说:“此永明之天下也。永明神宗嫡孙,正统所系。朕无子,后当属诸永明。”不久后,隆武政权覆灭,隆武帝亦遇害,因此没来得及命朱由榔袭封桂王。隆武政权覆灭的消息传至广西后,当地的南明文武诸臣便议论拥立新君问题,在瞿式耜的倡议下,一致决定立朱由榔为帝,于是先奏请他监国。朱由榔拿不定主意。于是立即禀报嫡母王太妃。王太妃态度坚定,“心不欲立,辞甚切”。她告诫朱由榔说:“儿非治世才,何苦以一朝虚号,涂炭生民?南中、闽中可鉴也。”其后王太妃又对诸臣表示:“诸君何患无君?吾儿仁柔,非拨乱才也,愿更择可者。”但诸臣坚持请求,王太妃最终勉强同意朱由榔监国。

隆武二年(1646年)十月十四日,朱由榔于广东肇庆府就任监国,颁诏楚、滇、黔、蜀。以总督两广兵部尚书丁魁楚兼东阁大学士,为首辅,督军兵部尚书吕大器、兵部左侍郎瞿式耜各兼东阁大学士,同入直。但监国一开始的人事安排便出现了问题。这就是以丁魁楚为 首辅和授太监王坤为司礼监秉笔太监,两人在崇祯朝都声名狼藉,因此巡按御史顾之俊西遁而去,兵部尚书李永茂拒绝入阁,吕大器虽已受命,见丁魁楚为首辅,也非常不满,不辞而行。

此时,清军已占领福建南部之漳州与江西南部之赣州,兵锋逼近广东,司礼监王坤建议应马上移跸梧州,加以躲避,朱由榔不顾瞿式耜等人的反对,在监国六天后的十月二十日就率群臣出奔梧州。不久,隆武帝的弟弟朱聿鐭苏观生等的拥护下,广州宣布监国,派陈邦彦通告朱由榔。丁魁楚等便建议朱由榔正式称帝,以抗衡朱聿鐭,于是在十一月十二日返回肇庆,十一月十八日即皇帝位,改元永历,追尊父桂王朱常瀛为兴宗端皇帝,尊嫡母王氏为慈宁皇太后、生母马氏为皇太妃、王妃王氏为皇后,同时遥尊隆武帝后为思文皇帝。

桂滇播迁

二月十五日,正当绍武政权在同永历朝廷激战正酣,并且占据上风的时候。清军在佟养甲李成栋统率下,伪装成明朝军队,出其不意地攻占广州。绍武帝及首辅苏观生自杀殉国,广东沦陷。隆武二年(1646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永历帝离开肇庆再度逃入广西梧州。不久,肇庆失守,梧州告急,朱由榔又由梧州仓皇逃到桂林。在刘承胤的劝说下,朱由榔又离开桂林进驻全州(今广西全县)。当他发现刘承胤想把自己作为投降的礼物送给清军时,急忙连夜逃出全州,经由靖州(今湖南靖县)逃到柳州。在柳州,他的行装又被土司劫掠一空。

永历元年(1647年)正月十九日,李成栋部于顺治四年正月十九日由三水进至高明,留守肇庆的明两广总督朱治涧不战而逃。李成栋即命部将罗成耀留镇肇庆,自己领主力进攻梧州。梧州守将陈邦傅弃城而逃。二十九日,李成栋占领梧州。二月间,明内阁首辅丁魁楚投降,被杀。十二月,朱由榔才返回南明的后方基地桂林。

永历二年(1648年)正月二十七日,清江西提督金声桓王得仁先发制人,擒杀巡按董学成、布政使迟变龙、湖东道成大业,宣布反清复明;二月,朱由榔又从柳州逃到南宁;四月,清两广提督李成栋反清复明,清广西巡抚耿献忠反清复明;八月,朱由榔还都肇庆。

永历三年(1649年)正月,何腾蛟在湘潭被俘杀;金声桓王得仁在南昌覆亡;三月,李成栋兵败身死。噩耗接踵而来,朝廷上下一片惊惶。李成栋养子李元胤在肇庆行在,面见永历帝时痛哭流涕。永历帝封李元胤为南阳伯挂车骑将军印;元胤辞免,仍旧以锦衣卫都督同知提督禁旅。

永历四年(1650年)正月瞿式耜张同敞在桂林被孔有德俘获,后二人坚贞不屈,被杀。清军重新占领湖广,其他刚刚收复的失地也相继丢掉。

永历五年(1651年)冬,朱由榔被孙可望以武力胁迫到安龙府居住(今贵州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在孙可望的软禁下,他过了三年多安稳但不自由的生活。

永历八年(1654年)孙可望欲自立,大臣吴贞毓等奉永历命欲召李定国护驾。事情败露之后,孙可望派遣郑国举兵问罪,最后孙可望以“盗宝矫诏、欺群害良”拟罪,赐吴贞毓自缢并斩吴以下十七朝臣。

三王内讧

永历九年(1655年)李定国把朱由榔护送到云南昆明,居住在孙可望的秦王宫。次年于曲靖交水大败孙可望,孙可望势穷降清。永历十一年(1657年)孙可望降清后,西南军事情报尽供清廷,滇黔虚实尽为清军所知。

咒水之难

永历十二年(1658年),清军三路大军入攻云南,云贵沦陷。永历十三年(1659年),朱由榔在李定国的保护下,由昆明撤到永昌(云南保山市隆阳区),又由永昌退到腾越(云南腾冲县),由腾越逃到缅甸境内,被缅甸王莽达收留。后吴三桂攻入缅甸,莽达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后继位。1661年8月12日,莽白发动咒水之难,杀尽永历帝侍从近卫。

身死国灭

缅王莽白得到清军进入缅境的消息后,曾写信给吴三桂,到1662年1月22日,莽白将永历帝献给吴三桂,明朝皇统彻底灭亡。1662年6月1日,永历帝父子及眷属25人在昆明篦子坡遭吴国贵用弓弦勒死,终年40岁。其身亡处后改名为逼死坡。

永历帝死后庙号昭宗,延平王郑经上谥号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

为政举措

政治

外交

隆武二年(1646年)十二月,清将佟养甲李成栋攻占广州,隆武政权覆亡。清军继而转攻肇庆,威胁永历政权。永历出逃广西,被瞿式耜接到桂林安顿,清军随即攻击桂林。明清两军在桂林展开战斗,明军大胜,从而稳定了初建的永历政权,并使得金声桓、李成栋等明朝叛将也都见势反正,从而大大加强了永历政权的声势。而明军在桂林守卫战中取得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是得到了费雷拉率领的300名葡萄牙士兵的帮助。

历史评价

张岱:“福王粗知文墨,鲁王薄晓琴书,楚王但知痛哭,永历惟事奔逃;黄道周、瞿式耜辈欲效文文山之连立二王,谁知赵氏一块肉,入手即臭腐糜烂。如此庸碌,欲与图成,真万万不可得之数也。”

顾诚:“朱由榔遇事毫无主见,用人又不当,实在承担不起中兴重任。”

明遗民:“系清朝之旨,在吴君诚心未必忍为此也。因见时势不然,汉室江山悉被清得,明季气数毫无,仅仅止有吴君一营孤军,举目皆是清兵,由是势弱力微,即有万分尽忠保全永历,情如越鸡之伏鹄卵,势所不能。不但永历不能救,即吴君亦自取死之机也……汝不知周公大义灭亲,及今数千载以来,未有史传并时人有论周公之不仁义也。而日受清朝之封、搆胡人之姻,不获,已而将错就错,此数举者,深得俊杰达时、圣贤顺天、智士行权之道也,时人又安得深动吴君之心志也。吾知吴君之心身虽居清,而其志念未尝忘中国,亦未尝不悯汉民困苦,尤未尝不欲尽忠孝仁义,已成万古之美名。惟奈时势不合,只得勉而权顺天道,在其本性未必乐忍心至此也。”

轶事典故

不通外交

在晚明的最后几十年中,南明政权曾希望借助于天主教的力量,弘光帝就曾派人去澳门搬兵求援,而永历帝作为南明政权最后一个即帝位的人也曾如此。

隆武二年(1646年),澳门葡萄牙当局发兵300人,并携大炮数门前来助战,一时使南明收复了不少失地。永历二年(1648年)10月再度危机,永历帝再次派人赴澳门求援,澳门的葡萄牙当局仅以火枪百枝相助,为了感谢传教士,永历二年(1648年)永历帝家族皆入天主教,同时宫中受洗的还有嫔妃50人,大员40人,太监无数。其嫡母王太后、妻子王皇后、太子慈炫都进行过洗礼,但永历帝本人则并未受洗。王太后又决定派使臣陈安德与传教士卜弥格直接赴罗马向教宗求援。她在致罗马教宗的书信中诚恳地祈求“天主保祐我国中兴太平”,并希望教廷“多送耶稣会士来”中国“广传圣教”。此行无一证明传教士身份的南明高级官员或宗室随行,加上永历朝廷挑拨孙李内斗导致南明快速崩溃及《鞑靼征服中国史鞑靼战纪》的宣传也击垮了欧洲亲明派幻想,此次遣使根本于事无补。此书信历时两年之久方才抵达,随后教廷又展开身份辩论。而当卜弥格携教宗复书返回抵交趾(安南)时,已经是永历十二年(1658年)8月,南明政权已经濒于瓦解,教宗的回信最终亦未能送到永历帝之手。反观,康熙大帝认传教士为亲;命遣欧使出使欧洲;向教皇和亲;欲联合荷兰灭郑明等等,相较王太后的做法,康熙大帝外交手段颇高。

王太后和康熙大帝都曾经向罗马教廷欧洲地区派遣使节,这在中国历史中是非常罕见的。

鸡鸣于桥

康熙元年(1662年)三月十三日,永历帝及太后、太子等一行被押回昆明。队伍来到南城外玉带河畔即将过桥时,天色未明,不知为何一只公鸡突然啼叫,引得一片鸡鸣狗叫。老百姓从梦中惊醒,看到皇帝被押送回来,知道凶多吉少,不禁失声痛哭,赶来夹道观望。后来,人们就把这座桥叫“鸡鸣桥”。

帝王之相

永历帝被吴三桂抓后,几个八旗兵看到永历帝的容貌,感觉永历帝具有帝王之相,先后聚集不少人,争相剪掉辫子,最后企图救他。

人际关系

家世

高祖父:朱厚熜明世宗

高祖母:杜太后(孝恪杜太后

曾祖父:朱载垕明穆宗

曾祖母:李太后孝定李太后

祖父:朱翊钧明神宗

祖母:李敬妃孝敬太皇太后

父亲:朱常瀛明礼宗

嫡母:吕皇后(孝钦端皇后)

生母:马太后昭圣太后

后妃

子女

后世纪念

逼死坡

永历帝及其家属被押回昆明,随后囚于昆明篦子坡头的金蝉寺内(地址在今昆明华山西路利昆巷)。金蝉寺在五华山的西麓,翠湖的东岸,即今华山西路坡头处。古时这一带树木繁茂,风景优美,寺观林立。从远处看,山坡地形状很像妇女梳头的篦子,后来形成街市,还真有几家卖篦子的店铺,所以得名“篦子坡”。

永历帝与太子等人被吴三桂命吴国贵绞死于篦子坡金蝉寺,昆明人认为吴三桂原是明朝臣子,永历帝虽深陷泥沼,但终究还是正统的明朝皇帝。皇帝居然被臣子逼死,出于对吴三桂投清灭明忤逆之举的义愤,人们便借用谐音,将“篦子坡”改名为“逼死坡”。到了清代道光年间,地方官员觉得这个名称有损于朝廷威名,对执政者是个讥讽,对老百姓会存有潜意识的逆反心理,就把这坡改名为“升平坡”,并立“升平坡”短碑于坡头,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虽然坡头的石碑可以改头换面,可“逼死坡”的旧称始终不绝。清朝灭亡后,都督蔡锷在永历帝遇害的地点竖立了一块纪念碑。碑文为“明永历帝殉国处,民国元年季冬元下浣,三迤士民恭建”。

衣冠冢

永历帝之墓至今未发现。仅贵州都匀大坪镇有永历帝的衣冠冢。当地扶姓人家说,是他们先人明朝大学士扶纲派人搜集衣冠而葬的,为隐其真,只传是桂王坟,不留碑记。扶纲是因明亡不愿降清而回乡隐居的。

帝墓左边是编修涂宏猷的发冢,右边是节愍侯邬昌期的衣带冢。民国十年都匀县奉令修史,查实桂王坟乃永历墓,才为其树碑立传,省长任可澄、省志总陈炬、知县窦全曾都为之写了碑记,碑文“大明永历皇帝陵”几个字,墓碑及碑记是时任四川綦江县县长张瑞征写的(张系都匀人),还修了些亭阁楹联,帝墓才初显规模。墓高3米、径6米,碑高1.62米,宽0.81米、厚0.13米,碑字阴刻正楷,字笔工整秀丽。涂宏猷和邬昌期二人,是咒水之难42大臣之二,坟比帝坟小得多。“文革”中被盗,帝坟从前到后挖了一个大坑,碑断为两截仰卧坟前土中。

1996年都匀市人民政府公布大明永历皇帝陵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着手修复帝陵。坟用青石砌边,水泥勾缝,碑文由书法家芦如平书写,前边加修了上下山的双向百级石阶,供游人拜谒。

史料索引

明史·卷一百二十·列传第八·诸王五》

南明史·卷三·昭宗本纪一》

《南明史·卷四·昭宗本纪二》

明季南略

影视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