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古称“苍梧”“广信”,,英文名为Wuzhou、Ngchow、Wuchow,是广西下辖地级市。梧州位于广西东部,扼浔江、桂江、西江总汇 ,总面积为12588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11月,梧州市辖7个县(市、区)。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3.30万人。梧州市主要语言为粤语,可分为梧州市城区话、郊区话和郊县话。
名称衍变今梧州市区所在地古称广信,广信在苍梧古国(距今约4700—4900 年)范围内,是岭南和珠江流域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汉高后五年(前183年),赵光为苍梧王,建苍梧王城。民国10年(1921年)始称梧州市。
历史沿革先秦时期新石器时代,今梧州市境域内就有人类聚居、生息、繁衍。经过夏、商、周,至春秋战国,在梧州活动的原始部落称“苍梧”人,为越族分支。据历史学界研究,苍梧古国(部落)距今约4700—4900 年,主要分布在广西西北部和东部地区、广东的北部和西北部、湖南湘江流域及南部地区,势力曾到达今湖南洞庭湖区。
虞舜时代(前2255~前2207年),全国划为12州,梧州属“荆州南境”之地。夏商周时代(前2000~前256年),梧州属百越(粤)地。周安王十五年(楚悼王十五年,前387年),梧州属楚。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始皇统一岭南后,置桂林、象、南海3郡,梧州属桂林郡(一说南海郡)。汉高后五年(前183年),赵佗称南越武帝,封赵光为苍梧王。同年,建苍梧王城,这是梧州建城之始。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后,置苍梧郡,郡治苍梧王城,置广信县。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交趾刺史部治所迁至广信开始到三国吴永安七年(264年),吴政权实行第二次交、广分治为止,梧州作为岭南首府历370年之久。梧州市自建制以来,历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达700多年,一直为郡、县治所。
隋唐至宋元时期至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广信县为苍梧县。唐武德四年(621年),始称梧州。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梧州设元丰监,为当时江南六大钱监之一。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梧州安抚司改为梧州路,设总管府,治梧州,辖苍梧县。
明清时期明成化五年(1469年),由于两广农民起义频繁,明朝廷钦定在梧州设立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两广总督府、总兵府、总镇府。明成化六年(1470年)梧州两广三总府建成,驻地凤凰台(今东正路、东中路及建设路一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督府。
清朝,梧州属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桂平梧郁道梧州府、广西省梧州府,为府、县治。梧州辖苍梧、藤县、岑溪、容县、怀集、北流、博白、兴业、陆川9县,郁林1州。雍正三年(1725年),梧州改辖苍梧、藤县、岑溪、容县、怀集5县。
中华民国时期辛亥革命以前,广西各地的农民起义严重地动摇清政府的统治。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刘崛等立即从香港赶回梧州,策动驻军和绿林武装于11月1日首先宣布独立,成立梧州临时军政分府。
民国元年(1912年),梧州隶属梧州军政分府,为府治。二年(1913年),广西废府为县,复置苍梧县,隶郁江道,为道治。民国十年(1921年)始称梧州市。十六年(1927年)6月,梧州设市政委员会。同年12月1日,梧州市政府正式成立,为省辖市。十九年(1930年)属苍梧民团区。二十一年(1932年)7月,撤市复归苍梧县,治梧州。二十三年(1934年)3月,属梧州行政监督区,二十九年(1940年)后属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25日,梧州解放。12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梧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1950年1月1日,梧州市人民政府成立。1955年7月24日,市人民政府改称梧州市人民委员会。1958年7月,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决定,并经国务院批准,梧州市划归梧州专员公署领导,但市人民委员会的政权机构不变,仍为省辖市、专区级机构。1961年5月,恢复地、市建制,梧州市仍为自治区辖市。1968年8月26日,市革命委员会成立。1979年2月,梧州市设立万秀区、白云区、鸳江区、蝶山区。
1980年9月29日,恢复市人民政府。1982 年 10 月,国务院把梧州市列为乙类开放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1984年2月,苍梧县由梧州地区划拨梧州市管辖。1984年6月23日,撤销5年之后的郊区重设。至此,梧州市辖苍梧县、万秀区、蝶山区和郊区。1984年9月,撤销鸳江区。1990年8月,撤销白云区。1997年4月,梧州市增辖藤县、蒙山县、代管岑溪市,辖区扩大为3县1市3区。2003年2月,市辖区调整,撤销市郊区,设长洲区。
2013年,撤销蝶山区、万秀区,设立新的万秀区,以原蝶山区、万秀区(不含旺甫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万秀区的行政区域;设立龙圩区,以苍梧县的龙圩镇、新地镇、广平镇、大坡镇的行政区域为龙圩区行政区域;将原万秀区的旺甫镇划归苍梧县管辖,苍梧县辖石桥镇、岭脚镇、京南镇、狮寨镇、六堡镇、木双镇、梨埠镇、沙头镇、旺甫镇。苍梧县县城迁至石桥镇。调整后,梧州市的行政区分别为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苍梧县、藤县、蒙山县,代管岑溪市。
2017 年,梧州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珠江—西江通道重要节点城市。2021年,梧州市作为广西的“东大门”,全方位对接大湾区,深度融入珠三角地区。
自然地理位置境域梧州市位于北纬22°37′~24°18′,东经110°18′~111°40′之间,地处“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西江经济带)交汇节点,自古以来便被称作“三江总汇”,是中国28个主要内河港口城市之一,是中国西部地区十二省(区、市)中最靠近珠三角地区和粤港澳的城市,也是连接珠三角与北部湾的主要通道城市。梧州市紧接两广边界,为广西的东大门,东邻广东,南接玉林,西连贵港,北通贺州、桂林。截至2020年3月,梧州市总面积为12588平方千米。梧州集广西水流85%以上,有“广西水上门户”之称。梧州口岸为国家一类口岸,有百年对外贸易历史,设施齐全,基础较好,与世界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气候梧州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复长冬短,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为21.0℃,最热月是7月,月均气温28.3℃,最冷月是1月,月均气温11.9℃。无霜期为350天,全年日照时数1835.9小时,降水量1485.0毫米。
梧州市夏半年多偏南风,高温、高湿、闷热多雨;冬半年多偏北风,低温、干燥、偏冷少雨。全市光热水资源较丰富,日照南多北少,温度南高北低,雨量南少北多。
2023年梧州市全年平均气温22℃,降雨量1493.8毫米,日照时数1568.38小时。市区年平均气温22.3度,降雨量1566.7毫米,日照时数1820.8小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99.2%,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26.6μg/m3。
地质梧州市市区的地质发展史,可追溯至距今五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在漫长的地史时期里,地壳发生多次变动,其总的趋势是由不稳定的地槽向相对稳定的准地台陆缘活动带演化。其地质发展历程可划分为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4个大发展阶段。
市区地质构造位置,处于桂中——桂东台陷,大瑶山凸起之东南部,夏郢一一料口复式向斜南翼部分。出露地层为下古生界寒武系黄洞口组、中生界白垩系下统、新生界下第三系及第四系。该区基底地层寒武系,受南北压应力的作用,褶皱强烈,产生一系列北东东及近东西向倒转背、向斜褶皱,北东、北北东向断裂也较发育。盖层白垩系和下第三系,沿三山顶区域性深断裂 (即博白——梧州深断裂北东段)及其旁侧形成断陷盆地。有的盆地又被北北东及北西向断层所破坏。
梧州市区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发育有一系列褶皱及构造断裂。其中,北东向三山顶深大断裂,是博白——梧州区域性大断裂北东端的一部分,该断裂活动始于广西运动,断续延伸至中生代,早第三纪以来,已趋于稳定。另据记载,宋咸淳二年至清威丰九年(1272~1859年)的近600年中,震中在梧州市与苍县的地震有16次,震级3~5级;明洪武五年至民国25 年(1372~1936年)震中在邻区,震级4~6级,梧州市受波及影响的地震计有11次,这些地震仅有“摇动居民房屋”的记载。由此可见,梧州区区域稳定性较好,全新世时期的地壳运动,以升降运动为主。《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将梧州市区划分为6度区,除重要的大型建筑需要设防外,一般工建筑可不考虑地震的危害。
地形地貌梧州市境内的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中部苍梧县—梧州市区一带的西江沿江地区,分布着由第四纪冲积物组成的三级河谷阶地,标高一般20—60米。周围地区大部分为早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碎屑岩及燕山期岩浆岩组成的丘陵、垄状—波状低丘所占据,标高一般80—300米,最高峰白云山位于市区东北角,海拔367米。由于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市区的北北东、北东和北西向的褶皱和断裂比较发育,对地貌形态的展布特征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梧州市万秀区坐落在桂、浔、西三江河岸,背山临水。城区建筑分布在河漫滩、河漫滩阶地、超河漫滩一级阶地、超河漫滩二级阶地和丘陵地上。城区大部分房屋建筑在河漫滩阶地上,城区工业区处超河漫滩一级阶地。
梧州市地貌按照成因类型和形态组合特征可划分为剥蚀侵蚀类型和侵蚀堆积类型两种。地貌为剥蚀侵蚀类型和特征的主要有丘陵、垄状低丘和波状低丘3种:丘陵分布在市区西部社塘至三山顶,东南部火流岭至大耀村及东北部旺口、白云山等地,山岭标高 200—367米,多在 230—300米之间,切割深度一般为130—250米,山脊波状起伏,山坡坡度多为20°~25°,个别地方形成40°左右的陡坡或陡壁,河谷剖面呈“V”字形或“U”字形。垄状低丘在市区内广泛分布,山岭标高90—200米,个别山峰超过200米,相对标高40—100米,地形坡度一般比较平缓,沟谷多为“U”字形。波状低丘分布在市区中南部及北部大漓口等地,面积43.4平方千米,海拔标高40—130米,一般为50—100米,山坡坡度一般为25°以下。
地貌为侵蚀堆积类型和特征的主要有3种级别的河谷阶地:一级河谷阶地主要分布于西江、桂江、下小河及思良江等河流沿岸,面积38.9平方千米。由全新统黏性土及沙砾石组成,阶地面较平坦,向河床微倾斜,标高15—27米,阶地宽200—1800米。二级河谷阶地分布于苍梧、长洲岛、莲花山、太平等地区。阶面标高28—40米不等,高出河水面8—20米,阶地宽250—1800米,主要由上更新统黏性土及沙砾石组成。三级河谷阶地主要分布在苍梧县城西南部及长洲岛一带,莲花山、儒岩等地亦有零星分布。地形略有起伏、冲沟发育,海拔标高35—60米不等。主要由中更新统黏土及沙砾石组成。
水文水利梧州市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中下游——浔江(西江上游)与桂江交汇处。西江水系梧州市以上流域,集水面积 32.97万平方千米。整个流域西北高,东南低,流域内水流汇集西江注入珠江。西江水系汇集江河溪流700多条,占广西 85% 以上水量流经梧州市。梧州市流域面积大于 10 平方千米河流有 7 条,其中100—1000平方千米河流1条。
广西黄金水系——西江
西江是广西最重要的水系之一,也是珠江的主要干流之一,其流域面积广阔,年径流量丰富。西江水系不仅在地理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已经建成多个水电站,其中包括龙滩水电站,这是中国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西江的水运网络发达,由“一干三通道”构成,是国家内河水运“两横一纵两网”主骨架中的“一横”。西江航运干线从南宁至梧州,连接多个重要港口,是中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内河航运水道。此外,西江经济带的建设已经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并被提升到广西区域发展的总体布局中。
截至2019年5月,梧州市共有小(二)型以上水库233座。广西西江干流治理工程是国务院批准的172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其中3个子项目位于梧州城区。分别是梧州市城区河西堤达标加固工程、梧州市城区河东堤达标加固工程、梧州市城区钱鉴段治理工程。
长洲水利枢纽工程
长洲水利枢纽位于西江浔江下游,是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的重要项目。该工程于2003年开工,2009年底全面竣工。长洲水利枢纽包括3个大坝、2个发电厂和2座变电站,总装机容量63万千瓦。枢纽横跨两岛和三江,集水面积广阔,水量丰沛,在枯水期也有较高的流量。其水库总库容56亿立方米,枯水期可调节库容3.4亿立方米。作为梧州的大型骨干电源,长洲水电站每年为电网提供约30亿千瓦时的电能,并创下年发电33.03亿千瓦时的历史纪录。此外,该枢纽还取得多项科技创新成果,是梧州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土壤梧州市区土壤划分为4个土类、5个亚类、26个土属、34个土种。4个土类分别是水稻土、赤红壤、紫色土和冲积土。市郊水稻土占土壤总面积4.88%;地带性土壤为赤红壤(砖红壤性红壤),占土壤总面积86.67%。山丘地分5个土类、6个亚类、12个土属、24个土种,5个土类分别是红壤、黄红壤、赤红壤、黄壤和紫色土。花岗岩石风化形成的土壤按特性分类可分淹育性水稻土、潴育性水稻土、潜育性水稻土、沼泽性水稻土、侧渗性水稻土、矿毒性水稻土和砂页岩红壤、花岗岩红壤、赤红壤、紫色土、河流冲积土、洪积土12种。
自然灾害梧州市盛夏常有暴雨与干旱,春多见低温阴雨。晚稻会遇寒露风、霜冻。暴雨、干旱、冰雹、雷电、台风和霜冻等气象灾害偶有发生。
2024年4月下旬,受强对流天气影响,梧州市数十个乡镇(街道)受灾,造成近百间房屋毁损,农作物种植、林地和水产养殖遭受较大损失。市财政局积极对接市应急管理部门,组织各县(市、区)马上开展受灾情况统计,并迅速把灾情向自治区财政厅、应急管理厅汇报,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重要依据。4月底,财政部和应急管理部向广西预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2000万元。由于自治区财政厅、应急管理厅及时掌握市受灾情况,迅速从中央预拨的资金中划拨1265万元给梧州市用于洪涝应急抢险和受灾群众救援救助工作。
自然资源水资源截至2023年11月,流经梧州市城区的河流主要有浔江、西江、桂江、思良江、上小河、下小河等,其中浔江、桂江在市城区内相汇成西江,集广西众多河流水量。梧州市水资源丰富,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10.1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5.5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8.7亿立方米,过境水量2083亿立方米。地表水平均年资源量2.6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平均资源量5900万立方米。
梧州市河网密布,江河可利用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主要河流有西江、浔江、桂江、北流河、濛江河、黄华河等,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约149.7万千瓦,可开发量108.9万千瓦。过境河流浔江水能蕴藏量 88.32万千瓦,可开发量为 62.13 万千瓦;桂江水能蕴藏量为 11.5 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0.9万千瓦。
土地资源据2021年12月24日梧州市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成果新闻发布会情况所示:按照分类,梧州市土地利用主要数据成果包括耕地9.03万公顷、园地9.94万公顷、草地0.6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5.07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7万公顷。截至2023年末,梧州市林地面积共93.78万公顷。
矿产资源截至2023年11月,梧州市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37种,包括金属矿产12种,分别为铁、锰、钛、钒、铜、铅、锌、钨、钼、金、银、稀土等;非金属矿产24种,分别为锆石、独居石、硅石、萤石、磷、硫铁矿、重晶石、水泥灰岩、高岭土、砖瓦用砂页岩、饰面花岗岩、珍珠岩、沸石、叶腊石、膨润土、黑矅石、云母、白云岩、硅藻土、钾长石、钠长石、建筑用砂岩、建筑用河砂砾石、石英岩等;水气矿产1种,为矿泉水。
生物资源截至2024年6月,梧州市森林覆盖率为67.08%,森林蓄积量8207.13万立方米。梧州市主要树木种类有578种,常绿树409种,落叶树169种,果树20多种。梧州市市境内低山中丘地带,木本植物有马尾松、杉木、大叶栎、木荷、椎木、楹树、鱼尾葵、油茶、肉桂、八角、安息香树、白背桐、茶树、油柑、桃金娘、稠树、岗松等树种。草本植物有黄茅、野古草、铁芒萁、绒毛草、芭茅和苔藓类植物。在低丘山地带,木本植物有格木、黄牛木、重阳树、梧桐、樟、鹅掌柴、山乌桕、油茶、榕树、木棉、相思树、桉、凤凰木、枫树、楝、玉兰、木麻黄等树种。经济林有八角、肉桂、油茶、油桐、甜竹、白兰等。药材有生地、茯苓、杜仲、薄荷、砂仁、金银花、车前草、灯盏菜、地耳草、山栀子、寄生等品种。果树有柑橘、荔枝、龙眼、菠萝、芭蕉、黄皮、李子、沙田柚、石榴、葡萄、杨桃、板栗、枣、柿子、柠檬、梅子等品种。主要种植蔬菜、水稻、甘蔗,其次是红薯、木薯、豆类、花生、粉葛、玉米、蚕桑等。
根据2021年9月7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梧州市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至少有1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有苏铁属植物,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有桫椤、金毛狗脊、格木、闽楠、罗汉松、银杏、土沉香、降香黄檀、兰属植物、石斛属植物等。此外,还有一定数量有经济价值的植物。
梧州市有各种类动物1000多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多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黄腹角雉、鳄蜥、大灵猫、小灵猫、林麝、黑叶猴(人工繁育)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兽类有猕猴、斑林狸、獐、豹猫等,鸟类有红腹锦鸡、白鹇、白眉山鹧鸪、褐翅鸦鹃、小鸦鹃、蓝翅八色鸫、黑冠鹃隼、苍鹰、松雀鹰、蛇雕、红隼、凤头鹰、游隼、草鸮、班头鸺鹠、领鸺鹠、领角鸮、红角鸮、鹰鸮、黑翅鸢、红原鸡、白胸翡翠、画眉、黑喉噪鹛、银耳相思鸟、红嘴相思鸟、鹩哥等,爬行类有蟒蛇、大壁虎(蛤蚧)、眼镜王蛇等,两栖类有大鲵和虎纹蛙。
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约80多种。此外,还分布有一定数量经济意义较大的动物,兽类主要有赤麂(黄猄)、鼬獾(媚子)、黄鼬(黄鼠狼)、欧亚红松鼠(松鼠)、鼯鼠(飞虎)、貉(貉子)、黄腹鼬(香姑娘)、红颊獴(树鼠)、青鼬(黄狸)、狐(狐狸)、食蟹獴(石獾)、华南兔(野兔)、野猪、中国豪猪(箭猪)、果子狸等;鸟类有雉鸡(野鸡)、山斑鸠、鹧鸪、翅鸦鹃(红毛鸡)、猫头鹰、苍鹰、火斑鸠、鹌鹑、褐耳鹰、红嘴蓝鹊、普通翠鸟,以及各种各样的小蛇类和龟类等。另外,鳖(水鱼,甲鱼)、平胸龟(鹰嘴龟)、变色树蜥(马鬃蛇)、金环蛇、银环蛇、滑鼠蛇(水律蛇)、灰鼠蛇(索蛇)、眉锦蛇(广蛇)等尚有少量分布。
行政区划政区截至2023年11月,梧州市辖苍梧县、藤县、蒙山县、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代管岑溪市,共 7 个县(市、区)。全市共设镇 53个,乡5个,街道8个。
政治领导班子人口人口数量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456638人,占51.64%;女性人口为1364339人,占48.3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77。
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83.3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1.1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6.88%,比上年末上升1.3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26万人,出生率为7.98‰;死亡人口2.21万人,死亡率为7.80‰;自然增长率为0.18‰。
民族梧州市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区,主要世居少数民族有壮族、瑶族,在常住人口中,除汉族和世居少数民族外,还有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等34个民族。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梧州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743372人,占97.2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77605人,占2.75%,其中壮族人口为37792人,占1.3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74204人,下降2.6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12981人,增长20.09%,其中壮族人口增加10494人,增长38.44%。
语言梧州市流通的本地语言主要是粤语,是粤语的发源地之一。梧州市的粤语可分为梧州市城区话、郊区话和郊县话。梧州市城区话属于粤语广府片,梧州市(古广信)是粤语的发源地。郊区话、郊县话属于粤语沟漏片。今郊区话日渐融入城区话,说郊区话的人明显减少。各个郊县内部使用郊县话,其中蒙山话受桂柳话、壮语影响较多,其语音融合有桂柳话、壮语的成分。客家话、壮语、瑶语多是在聚居地内部使用。
宗教信仰梧州是汉末佛学家、中国第一部佛学专著《理惑论》作者牟子和宋代著名高僧契嵩的故乡。鉴真在东渡日本前曾在梧州游历讲学。梧州还保存着建于唐开元年间的道教白鹤观。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浸信会、宣道会、惠师礼会(循道会)在梧州建堂传教;二十四年(1898年)天主教建成天主堂。伊斯兰教信徒人数少,在梧州时保持其信仰与风俗习惯,并建有清真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伊斯兰教信徒不再在梧州进行宗教活动。梧州市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派别,各宗教都分别在信徒聚居地设有宗教活动场所。
经济综述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是广西的东大门,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紧邻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和融入大湾区发展。梧州市拥有矿物宝石、轻工纺织、基础化工、六堡茶等特色产业;再生资源、医药食品、冶金机械、建材环保、电子信息、文化旅游为六大重点产业。
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490.7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1.20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601.30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668.27亿元,增长3.9%。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4.9%、40.3%和44.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5%、44.3%、40.2%。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640元,比上年增长4.7%。
第一产业梧州市盛产水稻、砂糖桔、荔枝、龙眼、六堡茶、蔬菜、蚕桑、西甜瓜、中药材、生猪、三黄鸡、网箱鱼等。2023年,六堡茶产业实现显著增长,茶园面积扩大至31万亩,产量和产值均大幅提升,苍梧县成为全国产茶重点县。同时,梧州市的古典鸡产业也取得进展,通过政府支持和技术培训,农户与贫困户合作养殖,形成利益共享机制,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推广产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特色农产品
2023年,梧州市六堡茶产量超3.5万吨,综合产值超200亿元,品牌价值达44.03亿元,首次进入全国茶叶品牌前20强,获评2023中国茶叶最具品牌发展力品牌。同年,梧州市与京东科技合作,通过广告资源位推广六堡茶。在第20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梧州市茶业商会与法国亚华商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推动茶酒融合发展。2024年,梧州六堡茶通过中欧班列进入法国参展,并在中国茶品牌建设论坛中荣获品牌价值TOP20第13名,品牌价值达49.73亿元。截至2024年5月,梧州市茶园总面积达38.62万亩,茶企及涉茶主体数量均有突破。
截至2023年末,梧州市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41.46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4%;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68.93千公顷,增长3.4%。其中,蔬菜和园林水果种植面积分别增长4.1%和6.1%。粮食总产量下降0.2%,其中稻谷产量减产0.5%;蔬菜、园林水果和茶叶产量分别增长4.3%、5.5%和41.8%。肉类总产量增长5.1%,其中禽肉增长达5.2%,生猪出栏和存栏分别增长3.3%、0.2%。水产品产量增长3.3%,其中淡水养殖为主要增长来源。木材采运和天然松脂产量分别增长10.5%和5.5%,油茶籽和八角产量分别下降4.4%、3.1%。
第二产业梧州市的工业领域以再生资源、建材环保、冶金机械、医药食品、电子信息为重点产业。2023年全年,藤县的高端金属新材料、陶瓷、钛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获评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万秀区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连续两年获评自治区工业投资先进县(区)。
截至2023年末,全年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7.5%。从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5%,股份制企业增长9.2%,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长6.6%,非公有工业企业增长8.5%。从行业看,采矿业下滑11.6%,制造业增长9.8%,电力等供应业增长4.8%。具体行业中,农副食品加工、木材加工、石油煤炭加工、黑色金属冶炼等行业增长显著,专用设备、电气机械、计算机等制造业有所下滑。
第三产业截至2023年末,梧州市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1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9.5%;住宿和餐饮业增长8.6%;金融业增长7.4%;房地产业下降3.5%;其他服务业增长6.0%。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7.7%,营业利润增长58.1%。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比上年增长19.5%。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8.6%;电信业务总量增长16.3%。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75亿元,比上年下降1.1%。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下降7.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8.0%。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55.29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出口36.47亿元,下降15.0%;进口118.81亿元,增长41.6%。
经济功能区截至2016年11月末,梧州市规模较大的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共五个,包括梧州市工业园区、梧州陶瓷产业园、梧州再生资源加工产业园、梧州市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
梧州临港经济区(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自2008年启动建设,获得多项国家级与省级荣誉,包括国家再生资源示范园区、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及绿色园区等。园区重点发展循环再生产业,构建涵盖再生金属、塑料、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八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重点项目包括高纯阴极铜、铅酸蓄电池、铝合金零部件、不锈钢冷轧等,总投资超250亿元,吸引130个项目入驻,投产企业50家,累计回收利用资源超180万吨,上缴海关增值税超30亿元。
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核心区位于梧州市区北面,规划用地19.2平方公里,首期开发面积9.5平方公里。形成药品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是桂东地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拥有亚洲最大的中药生产基地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当前唯一拥有胶原蛋白肠衣生产专利的食品企业梧州神冠蛋白肠衣有限公司等行业领军企业。
梧州综合保税区
梧州市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东融”政策,与肇庆市共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并建设梧州综合保税区,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社会事业教育事业截至2023年末,梧州市拥有4所高等院校,全年招生1.90万人,在校生5.13万人,毕业生1.0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2所,全年招生(不含技工)0.76万人,在校生2.20万人,毕业生0.59万人。普通中学138所,其中,普通高中全年招生2.55万人,在校生7.65万人,毕业生2.45万人;初中阶段招生5.11万人,在校生14.97万人,毕业生4.66万人。普通小学515所,招生5.20万人,在校生33.82万人,毕业生5.05万人。幼儿园933所,在园幼儿12.19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1.1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3.43%。
医疗事业截至2023年末,梧州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711个,其中医院47个。已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4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个,乡镇卫生院64个。卫生机构人员3.12万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41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0.78万人,注册护士1.14万人。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位2.02万张,其中医院病床位数1.52万张。
科技事业截至2023年末,梧州市全年安排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179项,取得省部级以上登记科技成果119项。组织实施自治区级科技项目42项,安排市级科技项目179项,市级科技项目总投资13839.39万元。获得授权专利1357件,其中发明专利123件,增长38.2%。签订技术合同成交额5.51亿元。
2023年末梧州市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指全市获得自治区级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实验室)95个,国家级检测中心1个,自治区级检测中心2个。累计完成产品认证企业(有效期内)1517个。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5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08万台(件)。累计制、修订地方标准数8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
文化事业截至2023年末,梧州市共有文化馆8个,艺术表演团体330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5个,图书总藏量1244.97千册(件),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2.01万平方米。博物馆4个,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74.66万平方米。共有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8座,一千瓦以上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2座。公共广播节目6套,公共电视节目7套。广播节目人口覆盖率为99.0%,电视节目人口覆盖率为99.4%。
体育事业截至2023年末,梧州市共有体育场地8750个,体育系统职工118人,其中专职教练员44人;当年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705人。年度向上输送运动员46人,注册运动员2816人。全年运动员在参加全国比赛中夺得金牌12枚,参加自治区级比赛夺得金牌44枚,银牌37枚,铜牌37枚。全年举办县级以上运动会8次,举办群众体育赛事125次,全民健身活动达到120万人。
社会保障2020年2月12日,梧州市被民政部和财政部共同确定为第五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截至2023年末,梧州市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2.9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6.16万人,增长2.8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16.81万人,减少2.16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86万人,增加0.8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78.95万人,减少2.9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3.57万人,增加1.46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7.28万人,增加1.1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4.80万人,增加0.63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8235人,增加1470人。提供住宿的民政机构共有66个,床位18377张。其中,养老机构42个,床位5231张。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81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5.25万人,农村特困供养对象2.58万人。
环保事业梧州市是广西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3个设区市之一;蒙山县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梧州市河湖长制工作获得国务院2022年度河湖长制督查激励;全市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自治区级绿色园区1个,绿色工厂10个;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获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园区、广西首个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藤县中和陶瓷产业园区被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全国第一批40个清洁生产创新试点工业园区之一,也是全国唯一入选的建筑陶瓷产业园。骆驼集团华南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清洁生产方案入选全区第一批清洁生产典型案例。
2019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公布2019年统筹强化监督(第一阶段)黑臭水体专项排查情况,梧州市被列入“黑臭水体消除比例低于80%的城市名单”,消除比例为0%。
2019年5月7日,生态环境部公布2019年1-3月3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排名,梧州市排名全国第5名。
2023年,梧州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绩突出:空气优良率99.2%,排名广西第二;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26.66微克/立方米,优于自治区考核指标;森林覆盖率75.35%,多年居全区第一;水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水土保持率达92.92%,排名广西第一。其中,梧州市建成全区首批西江流域船舶尾气排放遥感监测项目,建立全市移动源污染防治部门联合工作机制。
2023年,梧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9.7%。通过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苍海新区生态体系得到系统性恢复,总面积722.84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45.54公顷。
截至2023年底,梧州市建成农村户厕数量716879户,其中农村户用卫生厕所671820个,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到94%,厕所无害化普及率得到有效提高。
交通综述“十三五”期间,梧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有力支撑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末,梧州市公路运营里程达7612公里,公路网密度60.5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一横一纵”干线铁路网,营运里程达268公里;全市建成千吨级以上泊位33个,其中3000吨级泊位6个,2000吨级泊位10个,1000吨级泊位17个;梧州西江机场完成异地迁建。
公路2016年-2020年期间,梧州市建设完成梧州—柳州高速公路(G6517)、梧州环城高速、呼和浩特—北海高速公路(荔浦—玉林高速公路,G59)等多条高速公路。形成“一环六射三连线”的高速公路骨架网。在此期间,梧州市还建成S505省道(龙圩经大坡至新地公路)、G207东绕城过境公路、G355苍梧梨埠至昭平马江公路等3条普通国省道。截至2023年2月,梧州市在建有梧州—玉林—钦州高速公路(苍梧至容县段)、柳州—平南—岑溪高速公路(平南至岑溪北段)、广宁—昭平高速公路等一批高速公路。其中,信都—梧州高速公路于2022年11月30日建成通车,结束苍梧县城不通高速的历史,全面实现梧州市“县县通高速”。“十三五”期末,梧州市公路货运量达到27618万吨,货物周转量完成251.45亿吨公里,比“十二五”期末分别增长42.9%、31.4%;公路运输客运量达到7422万人,旅客周转量完成63.76亿人公里。
截至2023年末,梧州市公路通车里程9269.0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62.74公里,一级公路133.58公里。汽车保有量38.1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4.4%,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6.14万辆,增长4.8%。轿车保有量22.36万辆,增长6.5%,其中私人轿车21.96万辆,增长7.1%。
铁路“十三五”时期,梧州市在既有洛湛铁路、南广铁路、赤水铁路专用线的基础上,加快其他铁路建设,包括开工建设柳州经梧州至广州铁路柳州至梧州段、南深高铁玉林至岑溪段等2条铁路,开展岑溪至罗定铁路的前期工作;建成赤水铁路专用线,解决赤水港与铁路的衔接问题。“十三五”期末,梧州市形成“一横一纵”干线铁路网,营运里程达268公里;铁路货运量达到1512.8万吨,客运发送量2261.4万人次。
截至2021年12月,梧州市有梧州站(洛湛铁路)、梧州南站(南广铁路)、藤县站(南广铁路)等铁路客运车站。
南(南宁)广(广州)高速铁路2008年11月9日正式开工,2014年4月18日广西段通车,2014年12月26日广东段正式通车运营,全程长578.1公里,其中广西段南宁东至梧州南328公里,梧州南至广州南(广东段)250公里沿途设23个车站点。南宁铁路局梧州南车站(简称梧州南站)坐落在龙圩区城区内,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8万平方米。
航空梧州市机场为梧州西江机场。该机场位于梧州市藤县塘步镇境内,东北距梧州市中心20千米,是国内4C级支线机场,于2019年1月23日通航,开通有前往福州、成都、上海(浦东)、北京(大兴)、济南、武汉、南京、长沙、三亚、西安等城市的航班,可满足波音737、空客A320等大中型客机全载起降。“十三五”期末,民航完成旅客发送量54.49万人次。
水运梧州市航运水路发达,西江、桂江贯穿境内,拥有梧州港、李家庄码头、紫金村码头、塘源中储粮码头、大利口码头等多个大型码头河港,以及长洲水利枢纽、广西西江船闸运行调度中心等多个航运配套服务设施。梧州市在建有西江航运干线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工程一期、二期工程,并推进桂江航道整治工程前期工作。
截至2020年末,梧州市已建成千吨级以上泊位33个,其中3000吨级泊位6个,2000吨级泊位10个,1000吨级泊位17个。梧州港口货物实际吞吐能力达57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30万TEU,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增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末,水路货运量达到15147.66万吨,水路货运周转量达到416.5亿吨公里,集装箱吞吐量337.24万标准箱,港口货物吞吐量18292.97万吨,世界单向通过能力最大的内河单级船闸长洲水利枢纽船闸过闸船舶货运量达到1.5 亿吨。
公共交通梧州市运营有梧州公交,于1959年12月开通运营。梧州市县公交实行“一卡通”运营模式,城区范围已完成交通“一卡通”机具调试与安装工作,实现梧州市本级交通“一卡通”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国的互联互通。
“十三五”期末,梧州市新增、调整公交线路13条,公交线路达到68条,公交车辆增至738台。城区新增公交车站4个,更新配备候车亭、座椅等便民设施公交站18个,城区公交车站达423个。截至2024年8月,梧州市共有在营新能源公交车427辆,新能源出租车(含网约车)1623辆。
人文综述梧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岭南古城。早在新石器时代,梧州就有人类聚居、生息、繁衍。经过夏、商、周,至春秋战国,在梧州活动的原始部落称“苍梧”人,为越族分支。《逸周书·王会解》所载 “仓吾翡翠”之“仓吾”,是古籍始见的苍梧二字。
西江文化是以西江流域为区域,以古苍梧文化为根源,孕育出岭南文化及西江、龙母文化。西江文化融合土著、中原、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山地与水上、现代与传统等多元文化特色。龙母被誉为”西江之神“,是岭南地区人民信奉的神灵。梧州及郊县建有龙母庙,其中梧州市内龙母庙始建于北宋,经多次扩建,成为大型建筑群,包含丰富历史文化元素,如龙母圣像、古物碑刻等。是祈福、祭拜及研究古代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
饮食梧州市毗邻广东,其饮食深受粤菜影响,并融合广西本土及湘、川菜风味,形成梧州的独特饮食文化。主要特产包括梧州钵仔糕、梧州凉茶、炸嘢、和味龙虱、古龙大红八角、梧州桑寄生茶、岑溪米粉、岑溪竹笋酿、岑溪豆腐酿、肉桂、桂圆肉、虾饼、沙糖桔、岑溪古典鸡(岑溪三黄鸡)、六堡茶、龟苓膏、三蛇酒、纸包鸡、冰泉豆浆、神仙钵、梧州腊肠(龙舟腊味)、梧州河粉(上汤河粉)、苍梧蜜枣、梧州豆腐渣(霉豆腐)、梧州艇仔粥、梧州肠粉等。
六堡茶,是选用苍梧县群体种、大中叶种及其分离、选育的品种、品系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特定工艺加工制成的黑茶。因原产自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具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六堡茶味醇隔宿而不变,茶色香味俱佳,以“红、浓、陈、醇”及其独特的槟榔香味而入选中国二十四名茶,远销东南亚各国及粤港澳地区,形成积淀深厚的“茶船古道”文化,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六堡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梧州龟苓膏是梧州市的传统药膳,相传最初是清宫中专供皇帝食用的名贵药物。它主要以名贵的鹰嘴龟和土茯苓为原料,再配生地等药物精制而成。其性温和,不凉不燥,老少皆宜,具有清热去湿,旺血生肌,止瘙痒,去暗疮,润肠通便,滋阴补肾,养颜提神等功效是梧州传统药膳,后成为梧州特产食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龙舟腊味是梧州腊味的经典代表之一。龙舟牌腊味、肉脯系列产品源自于清末明初的梧州莊记腊味。曾获得“广西名牌产品”“广西著名商标”等称号。
岑溪古典鸡是供粤港澳地区的历史名鸡,没有引进任何外来血缘,从未被杂交的优质地方土种土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无公害农产品、3A级标准化基地、中华名鸡、金牌名鸡、广西名牌产品。
纸包鸡:纸包鸡采用三黄鸡,已有150多年历史,是梧州市传统名菜。
冰泉豆浆:黄豆用当地“冰泉”水浸泡,经磨、滤、煮制成豆浆,以汤匙舀而滴下如串珠,汁浓味香。
梧州蜜枣:梧州蜜枣历史悠久,据《苍梧县志》载,其源于长洲,以白枣加白糖煮制而成。清嘉庆年间,蜜枣曾作为贡品,后于道光年间免贡。苍梧蜜枣选材严谨,工艺精细,成品形态如马鞍,外观精美。其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及港澳,并出口至东南亚,是苍梧县重要的传统出口商品。
习俗梧州民俗以广府民俗为主。儒、释、道文化和民间信俗文化在梧州交融渗透。春节拜大年、行大运、舞醒狮,农历正月龙母开金库、五月龙母诞庆典,端午赛龙舟、吃龙船饭,乞巧节游“七姐水”等民俗流传迄今。当今梧州市的民俗文化主要由东诗(苍梧诗社)、西球(藤县舞狮)、南戏(岑溪牛娘剧)、北歌(蒙山山歌)和中部市区的粤剧(梧州粤剧)五大品牌构成。
岑溪牛娘剧
牛娘剧是流传于岑溪民间的汉族戏曲。传说当地河中神牛能通天降雨,造福于人间,故人们供奉它,并于明代形成“舞牛”的习俗。牛娘剧是在“唱春牛”曲艺基础上形成的小戏。建国前无固定剧本,建国后经过改革,吸收粤剧特点,增加乐器伴奏,改编和创作百个以上的剧目。1990年岑溪县已有一百三十多个牛娘剧队。
蒙山山歌
蒙山山歌是流传于蒙山县域(长坪瑶族乡除外)用蒙山话咏唱的一种当地民歌。蒙山山歌源于唐代初期,其歌词结构严谨,内容广泛,涵盖咏物、叙事、爱情等,编唱灵活,充满生活气息与幽默感。演唱形式包括自唱、对歌及打帮对歌,后者需即兴编唱。歌词结构多为七方四句体,部分第一句为三言,遵循平仄规律,音律和谐。
艺术梧州骑楼城
梧州骑楼城是梧州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和一度辉煌的见证。始建于民国初年,盛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其建筑浓缩中西建筑艺术的精华。骑楼城位于河东老城区,占地面积约 1 平方千米,有骑楼街道 22 条,总长度 7000米,共有楼宇 560 栋。此外保留较为完整的具有浓郁岭南风格的近代民居建筑群还有金龙巷和维新里。
地区象征市花:宝巾花
宝巾花又名三角梅、簕杜鹃、小叶九重葛、三角花、紫三角、紫亚兰、三角梅等,属紫茉莉科。喜温暖湿润气候、充足光照,不耐寒。品种多样,超过40个。植株适应性强,在南方地区广泛分布,栽植于庭院、公园等地。花入药,可调和气血。
市树:六旺树
六旺树为梧桐科苹婆属植物,又名苹婆,树高可达20多米。其果实呈圆状卵形,种子仁可入药,有温胃、健脾、止泻、明目等保健功效,常用于治疗痢疾,所以在两广地区有多种食用和药用方式。六旺树树形美观、四季常绿,单株种植其形如大伞,作为行道树则可以形成球状绿带、绿化景观,绿化效果好。同时,六旺树在梧州市民间视为吉祥树,对其的种植应用都与梧州市的风俗文化紧密联系,寓意“六六大顺、兴旺发达”,具有鲜明的梧州特色。
文物古迹截至2023年11月,梧州仅考古发掘的汉墓就达 498 座。梧州市古遗址包括有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的聚落址,汉代的窑址、城址,唐代的寺庙遗址,宋代元丰监铸钱遗址,明代的桥梁码头遗址等;古墓葬有战国、汉、晋、南朝、唐、宋、明、清等各个时期的贵族墓和中小型墓葬;古建筑有宅第民居、坛庙祠堂、寺观塔幢等;石刻、石碑有五代十国至明清各个时期的碑刻多方。
截至2021年,梧州市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各类珍贵文物古迹20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广西壮族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梧州中山纪念堂、梧州市中共广西早期革命活动旧址、李济深故居和太平天国永安活动旧址4处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截至2021年,梧州市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按质地分类,有玉石器、陶瓷滑石器、金银铜铁器、石刻、书画、货币等,共计7528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有11件/套,国家二级文物239件/套,国家三级文物1954件/套。民国寿山石兽钮“李济深印”方章等45件文物入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
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23年7月,梧州市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六堡茶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藤县狮舞、苍梧六堡茶制作技艺、龟苓膏配制技艺),自治区级40项,市级118项。
在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戏剧舞蹈类主要代表有藤县舞狮、梧州粤剧、岑溪牛娘戏、藤县牛歌戏、鹿儿戏、藤县水上民歌、采茶剧、下俚歌、麒麟白马舞、鲤鱼舞、蒙山山歌、蒙山瑶歌、八音、采茶歌、木犀舞、火碗舞、金鸡舞、香龙舞、岑溪盘古诞、花鹿舞、藤县元宵歌、木偶戏、盘王舞。
梧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技艺主要代表有:苍梧六堡茶制作技艺、龟苓膏配制技艺、岑溪竹芒编制手工技艺、同心米粉制作工艺、梧州豆腐渣制作技艺、梧州纸包鸡制作技艺、倒水酸肉制作技艺、龙圩猪油饼制作技艺、岑溪豆腐酿制作技艺、京南米粉制作技艺。
苍梧六堡茶制作技艺,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苍梧县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原产于苍梧县六堡镇。采用传统手工制茶方法,以当地种植的茶叶为原材料,经过多道工序,制造出外观色泽黑褐光润、茶汤呈琥珀黄红之色、喝时滋味醇厚甘爽、闻有槟榔香味等品质特征的六堡茶。
岑溪牛娘戏,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于田野乡间,生活气息浓郁,地方色彩浓厚,戏曲音乐、唱腔艺术和表演程式独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学术艺术价值及实用价值。
藤县牛歌戏,为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藤县的地方剧种。在“舞春牛”的旋律中加入“年宵歌”“贺年调”,并增加故事情节,发展成为牛歌戏,成为农民的精神生活与艺术享受的主要形式。牛歌剧队多在节庆、新居入伙、嫁娶和做寿等时应邀演出。戏班演员一般10人左右。演出内容或是民间传说,或是历史人物事迹,或是社会伦理,都是民间有深厚群众基础的传统故事。
鹿儿戏,为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苍梧民间传统的一种戏曲艺术,由舞蹈和打鹿歌发展而成,有近300年的历史。鹿儿戏源于民间舞鹿儿。苍梧县民众崇拜鹿,视之为吉祥物。春节期间,人们用竹子加工成篾片,扎成形状十分相似的鹿儿,外表粘上油纸或布料,再画上鹿儿的颜色斑点,挨家串户学着鹿儿的形态舞动,称为“舞鹿儿”,接着唱“打鹿歌”,以示庆贺。
鲤鱼舞是流行于广西苍梧县石桥镇一种较原始模仿鱼类动作的民间传统舞蹈,分布于苍梧县石桥镇寒水、学田两村。流传于周边的梧州市、岑溪市、贺州市、藤县以及广东潮州市、惠州市惠东县等地区。它有曲调,叫“鲤鱼曲”,是汉族民间自娱自乐带鱼形道具的带曲调的舞蹈。
麒麟白马舞始于清朝,历史悠久,流传于广西苍梧县、岑溪市、藤县等地。表演时男演员身挂纸扎白马,女演员身挂纸扎麒麟,各有随从数人。一丑角举罗伞做各种滑稽动作在前面引路,演员以鼓点为节拍边走边舞,采用当地语言“白话”来演唱本地独有的山歌曲调,是民族节日、民俗活动不可或缺的娱乐节目。
下俚歌,为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梧州市长洲区泗洲岛,相传泗州岛先人多从湖南迁来,1000多年前,带来传统风俗和楚地文化,下俚歌便源自楚国民歌“下里巴人”,到明代,已形成独具特色的下俚文化。下俚歌中因曲调中有“下俚”二音,久而久之便定名“下俚”传承下来。
藤县采茶歌在明末清初时期,在藤县乡村已有流传。先是在藤县南部岭景、象棋、金鸡、藤州镇一带农村兴起、传播,继而扩展到藤县北部的濛江、太平、古龙等地。清末以来至上世纪50、60年代,流传广泛,在春节或婚嫁等喜庆的日子,民间采茶歌手相互对唱。
木犀舞是广西梧州市苍梧县沙头镇的一种民间艺术,木犀舞以两人合演木犀,另一人扮演降兽英雄,并配以大锣木鼓、八音唢呐等乐器以加强气氛,木犀全身棕色,生动活泼,逼真。降兽英雄要有武功,跳台与木犀搏斗,表演难度比较大,显出武林英姿。
风景名胜综述起名始于南宋末年的梧州八景,是梧州的山水风情代表之作。据清同治《苍梧县志》记载,历史上的梧州八景为:桂江春泛(桂林路到小南路码头和对河富民坊沿岸至三角嘴),云岭晴岚(白云山)、龙洲砥峙(梧州城东3.5公里的西江江心之中)、鹤冈返照(珠山河滨公园内的“鹤冈返照”雕塑景观)、金牛仙渡(系龙洲下游附近)、鳄池漾月(梧州城东,阜民山脚,即现梧州市公安局球场和广仁路左边一带。曾是一汪池塘)、火山夕焰(梧州西江南岸的锦屏山,允升塔景区所在)、冰井泉香(范围东起锥子冲口,西至冰泉冲口,北至凤凰山顶,南至原二中操场)。
截至2023年末,梧州市全年旅游总人数4691.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9.3%;旅游总消费419.32亿元,增长76.8%。全年国内旅游人数4690.88万人次,增长109.3%;入境游客0.28万人次,增长287.7%。全年国内旅游消费419.25亿元,增长76.8%;国际旅游(外汇)消费99.96万美元,增长594.2%。截至2024年3月,梧州市共有国家AAAA级景区15家,AAA级旅游景区27家。
重要景点1897年梧州开埠后,梧州成为珠江流域著名的商埠,开始出现骑楼建筑。梧州骑楼建筑主要分布在河东老市区,共有骑楼街道22条,总长7公里,最长的达2530米,骑楼建筑560幢,是“中国骑楼博物城”。骑楼临街外墙上的铁环和水门,是梧州骑楼的特殊标志。
梧州龙母庙建于城北桂江之滨,始建于北宋初年,明万历和清雍正年间曾两次重修,2005年扩建。扩建后的龙母庙占地约10万平方米,包括前殿、主殿龙母宝殿、后殿龙母寝宫三大殿以及牌坊、龙母雕像等建筑。高38米的龙母铜像是中国最高的龙母像。
白云山原名大灵山,又名大云山,海拔368米,位于梧州市区东北部。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常有云雾缭绕山间,景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生态环境良好,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广西生态旅游示范区。坐落于白云山半山腰处的四恩寺是目前桂东南地区最大的佛教建筑群。风景区中部即山顶所在区域,是梧州最高峰,有被称为梧州古八景之一的“云岭晴岚”景点。
中山公园,原名北山公园(旧称茶山),位于梧州城区东北部的北山上,面积约25.3公顷。公园建于民国14年(1925年),1930年在园内建成中山纪念堂后,改名为中山公园,为梧州市最早建成的公园。全国最早落成的中山纪念堂座落在公园内,是1925年3月由李济深先生倡议筹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园内主要景点有:晨钟亭(现已搬至市博物馆收藏)、北苑、大平台、明秀园,半山亭等。
苍海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由梧州园博园及苍海公园两片区域组成,其中园博园建设用地占地183.76公顷,苍海公园占地32.4公顷。两片景区相连接的万亩苍海湖,是华南最大的城市生态调蓄湖。
天龙顶(原名土柱顶)国家山地公园位于岑溪市南渡镇吉太村附近,公园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景区主峰天龙顶海拔1221米,相对高度221米,属云开大山山脉的主峰。景区内海拔高于1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石豹顶、公婆顶、湖广顶等四座山峰。景区内有高山湖泊、原始森林、沟壑峡谷、溪谷瀑布群、海拔1000米之上的高山草甸、海拔1200多米的丹霞山峰、延绵近数十里的断层崖壁等等。天龙顶山地上自然形成小气候带,夏季空气干燥凉爽,在岭南地区罕见。
东山文化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利用原山资源规划开发建设的全山景公园,以健身活动、休息娱乐、生态游憩为主要功能的休闲文化公园。公园内以古韵、廉歌、孝音、儒风四个主题公园为主体,有公园广场、假山凉亭、孔庙、登山石阶、观景亭、生态茶坊和东山阁等景观。
对外交流著名人物重要荣誉